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A0167615


第一次受邀參加北投文物館的活動,真的沒想到在離台北市區這麼近的地方,有一個宛若古時後一般,寧靜美麗的別館,坐落在北投的山區。
很多人應該以為北投文物館是北投溫泉博物館吧?!這可就大錯特錯了,北投文物館,在北投近山區的地方。
純日式的建築,一踏入,就有濃郁的榻榻米的香味,在門口工作人員給大家一人一雙襪子,
保護木質地板,和一般的博物館館不同的是,從很多小細節可以看出,北投文物館的細心經營。

本次其實是來參加「茶道體驗」的。
_MG_8296.jpg

從小看日劇、日本漫畫長大的我們,都對於「茶道」、「茶室」、或是「茶會」的畫面都不陌生,
可是所謂「茶道」,到底是在學甚麼呢?不過只是喝一個茶?到底可以有甚麼學問?還真的不曉得呢!

_MG_8306.jpg

茶道老師進場時,後面跟了很多弟子,大家著和服魚貫而入在北投文物館的教室,真的很有感覺。
好像突然來到了京都,一點都不像在台北。

_MG_8283.jpg
每個人的桌上都有一個專屬自己的茶碗,每個人的花紋都不一樣,老師也會講解如何欣賞。

_MG_8289.jpg

老師先用日語和大家問好,感謝我們一大早來參加這個體驗,然後徐徐的告訴我們,關於茶道的各種禮儀規範。
「和、敬、清、寂」,可以說是貫穿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,沒有這四個字,透過茶道的每一個動作,都是要藉由這些規範來達到身心的提升與規範。

_MG_8335.jpg

老師的弟子們,捧著老師珍藏的「茶碗」,一個一個的出來秀給我們看!有禮貌的姿態與和服,讓大家忍不住一起拍照!

_MG_8320.jpg

茶道體驗的重頭戲當然就是親自來打茶了!其實也是在寫文章的時候,我才知道,原來茶道裡面用的茶,就是「抹茶」所以抹茶就是代表日本的茶!(喔NO 我原本還以為可以選要綠茶 還是什麼茶葉) 而且,所謂的「和菓子」也是跟隨著茶道出來的產品,和中式的吃法不同,日本的茶道是先用和菓子,才喝茶。

_MG_8420.jpg

如何品嘗和菓子連拿筷子都有一定的規定喔!龜龜毛毛可以說就是日本人的特色,但是也是透過這些小細節的要求,來表達主客之間的真誠與用心。
_MG_8394
如何放回去也是
_MG_8395
只能說,每個人手都有點在發抖

_MG_8405.jpg

是時候來打碗茶吧!老師的弟子會一個一個地下來為大家打抹茶。

_MG_8440.jpg

老師其實很親切,也很幽默,氣氛是很輕鬆也有互動的~

_MG_8457.jpg
其實,有可能你會打不起來!因為緊張!但是也不用怕,反正是自己喝的!我們台灣人不用這麼講究囉!

自己打的茶,總是特別有感情。

_MG_8466.jpg
品嘗看看,手裡這碗抹茶香。第一次喝現打的「抹茶」呢!

_MG_8509.jpg
在我們打之前,老師還有親自示範一個完整的打茶過程,茶道的過程是不可以放音樂的!(真的很嚴格)因為要表達茶會的尊重。

很講究的每一個動作,要俐落的示範,看得出來是要受過很嚴格的訓練,真不虧是台灣第一位獲得「茶名」的老師呢!(祝曉梅老師)

_MG_8463.jpg

鄉民們,一定要來合照一下!

其實在寫文案的時候,因為不夠了解日式茶道,用了很多錯的字,像是「沏茶」、這是中國茶才有的,日式是「打茶」,「品茶」也是中文用的字。
而且茶道用的茶具,就是「茶碗」,不是茶杯。

也是藉這個機會長了很多知識呢!


_MG_8361.jpg

大家齊聚一堂,一起學茶道,好像不在台灣喔!
A0196788

一個美好的早上,就這樣在北投文物館度過了,中午也可以在這裡享用日式午餐,留下來也可以聽聽免費的導覽,才知道原來台北有這麼多小故事喔!
美好的體驗,果然都在Niceday可以找到!

很期待接下來還有和菓子體驗和茶道不同主題的課程!台北‧遇見小京都,一次就可以享用!

日式茶道流:打出一碗抹茶香 現在還可以預定!

外觀1 (1)


oohmy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7757.JPG


踏入Yamicook的教室,整潔明亮的教室環境,每一個人的桌上都有一個放置好的迷迭香,大大在有秩序中忙碌卻不失輕快地準備著食材,好似旅遊前的快樂打包,正等待一場奇幻旅程的到來。

IMG_7724.JPG
整潔明亮的教室,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,準備好的食材好似正等著我們大展身手。

IMG_7713.JPG
休息區有咖啡可以喝,非常自在!

IMG_7780.JPG
今天的老師是藍偉華老師,一身黑的她,有個貴族的貴氣,俐落的手腳和圓潤的臉頰,彷彿也說明了她是料理人同時也是美食愛好者!
(希望老師不要介意我這麼說,畢竟我是用看到同樣愛好者的心情在看老師的)
今天的課程就從桌上的這瓶迷迭香說起,藍老師好似女巫一般,帶我們在短短三小時中,穿越了香草的前世今生。

為什麼說老師是女巫呢?因為開頭一開始老師就說了:香草‧在歐洲,就好像是「藥」一般,是女巫在使用的。
而「迷迭香」,又是香草裡面效力最強,也最有力的植物。

歐洲人相信,出門時口袋裡放了一株迷迭香,就好像有結界一樣,可以幫你避邪。
而迷迭香與薰衣草,是歐洲使用最普遍的兩種香草,
出門時,又迷迭香薰過身體,回家時薰衣草可以淨化你的身心。

這就像是一場儀式一般,根深蒂固地刻在歐洲的文化裡面。
在老師生動又活潑的講解之中,每個人彷彿都置身於地中海,聞到那股海洋的氣息,帶領著芬芳而來。
IMG_7803.JPG
上老師的課,是一種奇妙的五感體驗,荳蔻、肉桂,要你聞、要你咬、要你嘗。
好像是第一次與這些植物的親密接觸一般,我們用手撫摸著迷迭香,又大口地咬開這些我們所謂的「生」菜。

今天的料理課,彷彿不只是料理,更是與香草、與食材們共譜一段快樂的組曲,
有歷史故事、有口感、有視覺、有味覺、有嗅覺。

IMG_7805.JPG

本日菜單之:香料蘋果

IMG_7812.JPG

老師的蘋果切和器要嚇壞了大家!想玩又不敢玩!原來幫蘋果退去中間的籽心這麼簡單。

IMG_7834.JPG

鋪上香料的蘋果,你說她是一個藝術作品也不為過!

IMG_7844.JPG

謎之音:「今天,完全是大人的口味了!」

IMG_7854.JPG

老師:「其實料理和美術挺像的!」(藍老師是學美術出身的!)

IMG_7855.JPG

幫蘋果蓋上小涼被

IMG_7866.JPG
這道菜是芝麻迷迭香脆餅,我們是有很認真在上課啦!但是真正期待的還是現場可以一邊吃一邊上課(科科)

IMG_7876.JPG

用三種不同的菇以上,調配出豐富口味的森林菌菇濃湯,森林系的味道,是甚麼?森林系女孩必點的好湯,小廚助正努力地幫大家打成泥。
看著食材一步一步地變成「料理」的感覺真的好奇妙,這裡每一道菜都有用到我們桌前的迷迭香喔!


IMG_7883.JPG

迷迭香鋪在馬鈴薯中間,彷彿是一種精彩的點綴,也是一個迷人的香氣提升。

IMG_7884.JPG
濃湯快要好囉!
成品!
IMG_7917

用迷迭香點綴的濃湯,是不是瞬間優雅了起來?
IMG_7920.JPG

此時成人口味的香料蘋果,也慢慢地滾出了香味,「醉人」的滋味,慢慢地要融入蘋果裡了。



IMG_7893.JPG
今日的重頭戲是迷迭香雞腿排,這麼常見的料理,我們的作法可簡單又不簡單。

老師示範中,要我們把雞腿脫去衣服,並抹上奶油。

IMG_7907.JPG
雙手並用都是為了讓雞腿可以更入味。

IMG_7923.JPG

老師認真的在為我們講解每一個動作重要的意義。

IMG_7737.JPG

每個人都走向自己的料理區,早就有幫我們準備好的食材,自己動手做的時候才發現,老師剛剛做起來好像很輕鬆的動作,其實個個不簡單!

IMG_7939.JPG

大家手忙腳亂地親自操刀,喜歡Niceday推薦給我們的課程,是因為每堂廚藝教室都一定有自己可以料理的地方,
親自參與是很重要的!而且自己做才會發現,原來光是拿菜刀就有那麼多學問!

IMG_7929.JPG
準備動工囉!

IMG_7934.JPG
喔~迷迭香阿迷迭香,請許我一個美味的雞腿吧!(BTW老師還特別提到,歐洲中香草的使用,就像是中式料理的爆香喔!至於中間的奧秘是甚麼,就留給來上課的同學吧!XD)

IMG_7952.JPG

進烤箱!!!有種期待的感覺,要把自己的孩子拿進去好,可真有點期待又怕受傷害!

IMG_7955.JPG IMG_7962.JPG

等待的時刻,來喝杯酒...不是,是香料蘋果啦!爽口又清爽,希望真學會這道料理,以後可以準備給朋友吃。

IMG_8030.JPG 將將將將!烤出來啦!

和老師烤得比一比 IMG_7984.JPG

其實我烤得也不差不是嗎?!好有成就感喔!

IMG_8051.JPG IMG_8052.JPG

與食物合照可以說是我們亞洲女生一定要做的事!

整體而言,真的是一個很棒的體驗!老師除了教我們料理之外,還教了我們很多很多關於廚藝、關於香草與歐洲文化美學的知識。還有迷迭香的特性與如何種植。
很特別的經驗,很像是與香草女巫度過了一整奇幻旅程呢!

抱著手中的迷迭香,不禁開始想像在家裡它恣意長大,滿室芬芳的香味。
聽說,很快地香草女巫還會開羅勒和薰衣草的課呢!
真希望可以多聽一些,關於香草的故事....

L’amour 的優雅香草廚房 現在就可以預訂...
更多玩樂廚房的體驗

IMG_7732


oohmy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02140601798646




「同樣的感覺已經不知道出現過多少次,每當經過街邊那間酒吧,現實生活與內心的不協調感油然而生,『以前…不對,比那更久之前』,腦海中模糊的畫面若隱若現…」

看到這樣的標題,就知道這個團隊不簡單!竟然使用法…法…法文來作為遊 戲名稱;因緣際會之下有機會可以參與這樣的實境遊戲, google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這樣的遊戲這一陣子已經在台灣掀起了一陣風潮,身為一個長時間的推理小說迷,當然義不容辭自我推薦要試玩這款由笨蛋工作室發行的第二款遊戲──奪命記憶。

IMG_6943 →從大直捷運站出來以後看到這個醫院的招牌右轉。


走入大直的神祕巷子中間,奪命記憶的遊戲地點在一間大樓底層的地下室,等待參與人員到齊,工作人員不急不慌地開始介紹起了這個遊戲……第一次玩的我有一點小緊張,不曉得會發生甚麼事?!就好像是推理小說的真實版……


IMG_6939 遊戲地點就在這個門後面

「你們知道Déjà vu的意思嗎?這是法文中『似曾相識』的意思,感覺好像看過, 卻又不確定,你們失去了部分的記憶,好,那我們遊戲開始了…」

啥啥啥啥米?!遊戲開始?!聽完工作人員非常「簡短」的介紹,現場人員陷入了一陣恐慌,剛剛發生了甚麼事?遊戲的指令是甚麼?難不成我們真的被奪去了部分的記憶,搞不清楚剛剛發生甚麼事?



「請、請問我們等一下進去之後要做甚麼?」
「你們進去以後就會知道了。」

我們還試圖想要掙扎地多問幾句,工作人員非常神秘的比上一個 「噓」的手勢,我們一行10個人就在摸不著頭緒之下,被帶入了這個神祕的異想空間,故事要從一間酒吧說起…。

_MG_7855

只能說,非常精彩的一個遊戲!


「從未經歷但反覆出現的夢境,初次踏足卻似曾相識的場景,生活中令人窒息的既視感不曾間斷,一般人選擇忽略,但這次你必須面對!」

如同他們文案所透露出來的神祕感,這是一個非常善於情境營造的團隊,從一開始的酒吧開始,我們就彷彿被帶入了另一個時空,真的非常像科幻推理小說的現實版,好像走入了日本漫畫或是科幻小說的現場。

_MG_7954

非常值得一提的是,裡面的機關和設備的設計非常的精良,從一開始就會讓你忍不住發住驚呼,「竟、竟然是這樣解關的?」、「甚麼?這也會動?!」(不好意思,我必須使用這麼沒有內容的詞彙來形容這個遊戲,因為我們有答應廠商絕對不會提前洩漏這個遊戲的內容,只能和各位擔保,裡面真的有很多讓你嚇一跳的小關卡。)

很難想像這樣一個精緻的遊戲發想者是由四個30歲不到,75年次年輕帥氣的大男孩發想而成,可能因為和他們都是台大機械的學生有關──裡面關卡設計的仔細,縝密的遊戲安排、和情境的營造都讓人印象深刻,而且可以看出設計者對於邏輯性的追求,一定要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角色與參與,每一個環節,缺一不可!

_MG_7952

我沒有玩過其他類似的遊戲,但根據有參加過其他遊戲的同行者說:這是他參加過最特殊的一個遊戲!結合而科幻和團隊合作,每個人都要解開屬於自己的謎題遊戲才能繼續,所以不會有人有時間閒置。

其實團隊合作是裡面最刺激最好玩也最難以控制的地方 !我們一行十個人雜牌軍,七個人都是第一次玩,從進入酒吧開始,就常常陷入混亂,「啊啊啊!現在是解到哪裡了?!」如同一開始的入關的解釋所說,「請做好團隊合作和資訊分享,如果你看到甚麼請大聲地朗讀出來。」到遊戲的中途,我們才越來越明白這樣提示的重要性,每一個謎題環環相扣,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破了第一關就被卡在第二關卡;我們的團隊常常在一陣尖叫和亂搞之下,不知不覺中就破了一些小關卡,(呃…老實說有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破的……)。


熱血大概就是我們最大的助力,每一個衝鋒陷陣的小探員都非常盡忠職守的破屬於自己的小謎題;會後,工作人員有讚美我們,雖然大部分的人是第一次玩,但是當我們在破一些很難的關卡時,反而表現的比簡單的更好!我想,破題過程中那種和隊友大驚小怪的尖叫和齊心協力的破關,也是這個遊戲最讓人回味無窮的地方吧!

_MG_7855

和工作人員聊聊天,他們說笨蛋工作室這個名稱的由來,其實是大學的時候,一群台大機械的同學自我嘲弄的一個綽號,後來有這樣的機會,開了這一間工作室,就覺得沿用這個名字覺得很有趣,用笨蛋當名稱,卻是一個挑戰智力的一個遊戲;問到為什麼當時會想要開這樣的一個工作室,他們笑笑地說:「因為參加過別人的遊戲,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!」看來,要自我挑戰的不只是參與者,笨蛋工作室的笨蛋們也是不斷地祈求自我突破和成長呢!我想,看到「StupidParticle」(笨蛋物質)和「Déjà vu奪命記憶」這樣的名稱,大概也猜得出來笨蛋工作室一點也不笨吧!(笑)。


最後非常可惜,我們只差一點點,真的只有一點點就破關了……(不要告訴我每一組失敗的人都這麼說),但是我們真的只差臨門一腳啊啊啊啊!好不甘心被蓋上Mission Failed 的章,很想再挑戰一次,但是實境遊戲的奧祕就是每個人只能玩一次,玩第二次就沒有意思了(淚),只好找之前 的遊戲BreakFree 奪命鎖鏈來玩了,第一款遊戲是兇殺懸疑案(其實我有點怕這種題材,畢竟我六集奪魂鋸都看了,真的很怕那個人會出現”Do you wanna play a game? 抖”)但人就是這樣,一面害怕又一面想玩,第二款遊戲是以 科幻未來為設定,下一檔會是甚麼呢?超科幻、異次元、還是結合武俠浪漫元素呢?(好像想太多)笨蛋工作室給了我們無限的期待。

_MG_7931




這款遊戲很適合像我這樣的推理小說迷,初初看到場景時真的會給他小興奮; 或是喜愛團體挑戰的玩家;完全沒經驗的朋友,也很適合和一群朋友來鬧一鬧,也是一種另類的聚會樂趣,或是企業的輔委會的團康活動也都很棒!值得大力推荐的好遊戲~~~

1535679_762939713733525_1140088224_n

總之:
我不要當笨蛋
我不要當笨蛋
我不要當笨蛋
我不要當笨蛋
我不要當笨蛋
我不要當笨蛋
我不要當笨蛋,再給我五分鐘啦啦啦!!!(探員蘋的尖叫)

_MG_7906 />
(笨蛋工作室的網路合照,巧妙地出現在場景中)

想訂購請看這裡→Deja vu奪命記憶
斷開吧!奪命鎖鏈 也不錯玩


oohmy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31 Tue 2009 00:22
  • 喜歡

喜歡
我們總是喜歡用喜歡/不喜歡這樣二元對立的關係來表達我們的情緒,表達喜歡的同時更想要強調的,是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事物。
可是喜歡跟不喜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?
會不會我們只是恐懼,說不出喜歡什麼的自己,會被稀釋成一個淡如水東西──什麼都不是。
我喜歡強烈的東西,色彩、線條、構圖都是,可是吃慣了重鹹重辣的口味,偶爾會讓人生膩,突然開始迷惘,我的世界就只能這樣了嗎?欣賞與自己相似的東西很容易,但欣賞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更需要智慧,所以我想畫水彩,想畫出我渴望自己擁有的,溫柔的色彩。
我最喜歡文學、藝術中的,就是對於所有的不同,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自在,我們,四面八方,來自不同地方的自己,也不過在尋找個,讓自己安適的所在。
這或許也是個階段吧!
喜歡的界線→因為被迫吃下不喜歡的而嘔吐→開始懂得欣賞所有的美。
(見山是山→見山不是山→見山又是山)→從黃國倫到阿貓都愛用的比喻。
好吧,我喜歡你。
這可不是什麼鬼道理,而是真真實實,絕僅無有的愛。

我要戰勝水彩畫!


oohmy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所謂的學習
在開始學習繪畫的過程,是一個相當巧妙的經驗,在「畫的好」之前,要先學會選材、取材、角度、色彩、姿態;學習媒材的特色,學習如何做出所謂的氛圍──班雅明說的aura。學習繪畫的第一步,是學會如何觀看。
我認為繪畫對我來說最大的領悟在於:開始注意週遭的環境──何謂美?哪裡可以發掘美?如何可以將我的感觸,透過畫筆來表現。最好的還是畫一些旅行回來的照片。有種印象是留在心中的,淡淡的、柔柔的,像是要透光一樣,旅行回來的印象,總是帶著歡笑,而那種歡笑又不是真實的存在於耳邊的笑鬧,而是遙遠、回想起來,帶有點蠻不在乎的隨性的笑聲,照片捕捉了當下的場景,屬於我的感觸依然只留在心中,我想畫出來,並不是我想要重現哪種場景,而是想要在不斷的觀察、繪畫中,再一次地回到那個場域,湧現出感受,將那時重現於此時,將感受提升為永恆。燒茶
或許這樣的講法過於高調,但我想要說的,並不是在於我有多熱愛繪畫這件事,而是我發現學習的本質,原來並不在於目的,而是在於過程。同樣的道理放在拍片與寫劇本上,我那個短短不到十分鐘的影片,當然稱不上是個好作品,可是卻讓我更了解了一個作品的產生,原來具備了這麼多的困難與創作的挑戰,從這樣的過程中去了解了如何欣賞一部片,什麼樣的是動人的?什麼樣的是敷衍的?就像導演易智言講的:這些東西,當你看到了,你就再也無法看不到了。在了解電影製作背後眾多複雜且機密的計算後,更可以去欣賞導演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,用各式各樣的手法創造出屬於他的美麗。一個劇本,怎樣是精密的,怎樣的高明的,劇作家在寫什麼絃外之音,沒有一句台詞,一個場景是沒有意義的,就像拍過紀錄片的同學都明白,我們每一個動作,選擇放入、選擇剪接、選擇音樂,就算沒有縝密的思考,也是經過有意義的衡量,成功、失敗與否是另一回事,但這樣的呈現,絕對沒有什麼叫做「小地方」,那些小地方可能是導演斟酌了十天之後才下的決定!IMG_9508.JPG
繪畫也是,題材、角度、情緒、風格、筆觸,當你自己走過創作的這一條路,你就會明白:阿,原來所謂的好作品,可以呈現出怎樣的意境。進而學習如何欣賞在漫長的藝術史上,曾經出現過的那些璀璨的作品,最少對以往的我來說,那些所謂的大師,不過就是畫些花花草草、靜物人物等不同的畫。
阿貓很喜歡講「溫度」,去除掉一個東西外在的裝飾,一個東西的好與不好,往往取決於他的溫度,情緒的內化與情感的表現,我不知道我能呈現出多少,但我現在慢慢地可以體會,以前我認為的那些「無聊」的古典畫,裡面的意涵是什麼?
從創作中學習,另一方面學習的是從脈絡中學習,在學校選修的課程輔助下,我從印象派開始學習,從技法、時代背景、討論到當代整個藝術環境面臨的變化,更進一步的去了解原來這些畫家在繪畫時,是面臨到了如何的一種社會環境,或者是說在歷史的脈絡中,我們如何去定位這樣的一幅作品,有點像是我ㄧ邊學習拍片,一邊上電影史一般,知道的越多,越感到一種喜悅,彷彿原本在門外窺視的東西,又靠近了一步。
或許我無法成為大畫家,或許我也不會成為大導演,可是這樣學習帶給我的,卻是一種觀看的方法,像是開啟了我ㄧ扇大門,裡面有眾多前輩笑著迎接我踏入這個殿堂──謝謝你們,雖然我可能只是逛逛,但我也會盡力的觀賞的。


oohmy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我自許自己是了解你的,也是你所需要的,然而當你這樣對我說的時候,我真的感到很慚愧,我好像還是個自以為是的孩子,用自己的方式在傷害你。

迷惘跟焦慮,我怎麼會不了解這樣的失落感呢?這伴隨著我們圍繞了20多年,
那一年我們走向了不同的方向,
我總以為是殊途同歸的,
嚷嚷著自己開心不開心的事情,
忘了你的情緒。

我真是個失格的朋友。

這幾年,我的想法一直在改變,我也感受到我們不斷的邁向「成長」的這條路。

不知不覺都遺失了什麼,也長成了什麼,

其實我也很迷惘。

這樣的改變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受,
可能你忙於自己的生活、也可能在一起的時候,那些改變會隱藏起來,

唉。

不知道為何就是想嘆口氣來做結尾,
我看我還是寫信給你好了。


完。

oohmy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