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所謂的學習
在開始學習繪畫的過程,是一個相當巧妙的經驗,在「畫的好」之前,要先學會選材、取材、角度、色彩、姿態;學習媒材的特色,學習如何做出所謂的氛圍──班雅明說的aura。學習繪畫的第一步,是學會如何觀看。
我認為繪畫對我來說最大的領悟在於:開始注意週遭的環境──何謂美?哪裡可以發掘美?如何可以將我的感觸,透過畫筆來表現。最好的還是畫一些旅行回來的照片。有種印象是留在心中的,淡淡的、柔柔的,像是要透光一樣,旅行回來的印象,總是帶著歡笑,而那種歡笑又不是真實的存在於耳邊的笑鬧,而是遙遠、回想起來,帶有點蠻不在乎的隨性的笑聲,照片捕捉了當下的場景,屬於我的感觸依然只留在心中,我想畫出來,並不是我想要重現哪種場景,而是想要在不斷的觀察、繪畫中,再一次地回到那個場域,湧現出感受,將那時重現於此時,將感受提升為永恆。燒茶
或許這樣的講法過於高調,但我想要說的,並不是在於我有多熱愛繪畫這件事,而是我發現學習的本質,原來並不在於目的,而是在於過程。同樣的道理放在拍片與寫劇本上,我那個短短不到十分鐘的影片,當然稱不上是個好作品,可是卻讓我更了解了一個作品的產生,原來具備了這麼多的困難與創作的挑戰,從這樣的過程中去了解了如何欣賞一部片,什麼樣的是動人的?什麼樣的是敷衍的?就像導演易智言講的:這些東西,當你看到了,你就再也無法看不到了。在了解電影製作背後眾多複雜且機密的計算後,更可以去欣賞導演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,用各式各樣的手法創造出屬於他的美麗。一個劇本,怎樣是精密的,怎樣的高明的,劇作家在寫什麼絃外之音,沒有一句台詞,一個場景是沒有意義的,就像拍過紀錄片的同學都明白,我們每一個動作,選擇放入、選擇剪接、選擇音樂,就算沒有縝密的思考,也是經過有意義的衡量,成功、失敗與否是另一回事,但這樣的呈現,絕對沒有什麼叫做「小地方」,那些小地方可能是導演斟酌了十天之後才下的決定!IMG_9508.JPG
繪畫也是,題材、角度、情緒、風格、筆觸,當你自己走過創作的這一條路,你就會明白:阿,原來所謂的好作品,可以呈現出怎樣的意境。進而學習如何欣賞在漫長的藝術史上,曾經出現過的那些璀璨的作品,最少對以往的我來說,那些所謂的大師,不過就是畫些花花草草、靜物人物等不同的畫。
阿貓很喜歡講「溫度」,去除掉一個東西外在的裝飾,一個東西的好與不好,往往取決於他的溫度,情緒的內化與情感的表現,我不知道我能呈現出多少,但我現在慢慢地可以體會,以前我認為的那些「無聊」的古典畫,裡面的意涵是什麼?
從創作中學習,另一方面學習的是從脈絡中學習,在學校選修的課程輔助下,我從印象派開始學習,從技法、時代背景、討論到當代整個藝術環境面臨的變化,更進一步的去了解原來這些畫家在繪畫時,是面臨到了如何的一種社會環境,或者是說在歷史的脈絡中,我們如何去定位這樣的一幅作品,有點像是我ㄧ邊學習拍片,一邊上電影史一般,知道的越多,越感到一種喜悅,彷彿原本在門外窺視的東西,又靠近了一步。
或許我無法成為大畫家,或許我也不會成為大導演,可是這樣學習帶給我的,卻是一種觀看的方法,像是開啟了我ㄧ扇大門,裡面有眾多前輩笑著迎接我踏入這個殿堂──謝謝你們,雖然我可能只是逛逛,但我也會盡力的觀賞的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ohmygod 的頭像
    oohmygod

    Apple的到處亂走

    oohmy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